2007年1月29日星期一

手机坏了

NOKIA 3230

前天晚上,从外边回到家后,突然就黑了。尝试了几次都打不开,开始还以为是没电了,插上充电器发现也没反应。后来换了一张sim卡后能开机了,但无法入网,开始充电,有充电的反应,但是充了一会儿还是电量低,而且电池发烫,遂关机。昨天早上起来后发现彻底开不了了。上网查询症状,觉得可能是电池电压问题,但当时已无法开机,所以没办法按照网上所说方法解决。可恶的是,手机的发票和维修单还都在西安。赶紧打电话给宿舍,幸好还有一个同学在,让他找出维修单给我寄来,但发票还在小HL宿舍……总之又经过一段折腾,终于让发票也进入了信封。

还不知道这样异地有没有保修呢

2007年1月23日星期二

Oddo终于来了

所有的媒体都把这个转会用同一个词形容:“肥皂剧”。

但终于还是来了,没有变成闹剧。

AC米兰官方宣布新飞翼加盟 圣西罗迎上赛季助攻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20:14 新浪体育
AC米兰官方宣布新飞翼加盟圣西罗迎上赛季助攻王

“米兰,我回来了!”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月23日晚,AC米兰俱乐部官方网站确认,现年30岁的拉齐奥队长奥多已正式加盟。按照俱乐部对外公布的消息来看,为了得到这位 意大利国家队右后卫和意甲上赛季的助攻王,AC米兰俱乐部支付了775万欧元,以及割让今夏租借至拉齐奥的中场小将福贾的全部所有权。

  与此前意大利媒体报道一致,这桩转会是在AC米兰俱乐部副主席加利亚尼和拉齐奥主席洛蒂托两人,经过多番讨价还价后的结果,最终让步的是AC米 兰。上轮联赛,奥多没有出现在两队的比赛当中,比赛结果是双方互交白卷、握手言和。比赛当晚,加利亚尼和蒂洛托两位俱乐部负责人共进晚餐,就奥多转会一事 进行商讨,但没有任何进展。第二天,也就是本周一晚,双方就此事再次会谈,此番商谈的焦点仍是奥多的转会费,以及今夏由AC米兰租至拉齐奥的边路小将福贾 的归属权问题。最终,转会费的价格定格在775万欧元——AC米兰得到奥多,拉齐奥得到福贾的全部所有权。

  1993至1995年间,少年时代的奥多曾在

AC米兰青年队效力。由于当时AC米兰阵容鼎盛,一队中没有奥多的位置,由此这位右后卫在随后的几年间先后转战蒙萨、普拉托、那不勒斯和维罗纳等队,走上了多年的租借生涯。最终,奥多于2002年加盟拉齐奥,在里维拉尼离队加盟佛罗伦萨后,奥多带上了队长袖标。

  在加盟拉齐奥的同一年,当时26岁的奥多进入意大利国家队。2006年,奥多随队出征德国世界杯,作为替补球员(仅在1/4决赛与乌克兰的比赛 中出场)夺得了世界杯冠军。去年10月7日,在2008年瑞士/奥地利欧锦赛的预选赛中,首发出场的奥多主罚点球命中,这粒进球也是这名后卫球员至今为国 家队打进的唯一进球。

  这桩转会仅剩最后一个环节——奥多签字。一旦签字,合同将正式生效,目前有关合同的细则还没有对外正式公布。相信随着奥多的加盟,AC米兰右后 卫的位置将得到有力补充,年近37岁的老将卡福将逐渐让位给正处于当打之年的奥多。值得一提的是,奥多在AC米兰无法身穿钟爱的22号

球衣,因为红黑军团22号球衣现在的主人是卡卡。(嘉铭)

2007年1月22日星期一

web qq在google的搜索结果

在Google(中文)搜索web qq作为query,我的那个东东已经排在了第二页的第三条。不过那个还是半月前的版本,离校后一直没更新。

不过在baidu上却搜不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教育网上的东西在百度上都搜不到。

2007年1月16日星期二

丽江古城

从昨天晚上到这里开始,就觉得这里很好。

现在在某个cafe,环境和提供的书都很好,就是网速特慢,所以不多说了。

和狗头的足迹还是有一些区别。

想念小HL。

2007年1月13日星期六

几天没写了

回家以后好像变懒了。一直没有好好做web qq,java端进行了一次比较重大的重构,但对应的js端却没有动,所以现在的版本是个畸形的不能用的东西,不管了先。

对,不管了。明天去云南,和史贱一起。

说了很久的要出去旅游,终于可以在明天实现了。地点由三亚变到了云南,彻底是踏着狗头的足迹在前进了;同伴也由龙猪变成了史贱。Anyway,出去就好。

终于可以给磨磨寄一次明信片了,今天才又再一次收到她鼓浪屿寄来的。

2007年1月11日星期四

2007年1月9日星期二

回到家了


准备睡觉
明天再说

明天小HL要加油啊!

2007年1月6日星期六

漫游2002 - 陈升

好听死了
--

嘿~史丹利
你估计的事情并没有完全都错
但是我敢打赌你有些事情知道了却没有说
我也想要写些猪脑们喜欢的芭乐歌
但是我老觉得情绪很忧愁
我想应该就从苏联解体的那一天慢慢的说起来
西方却又选了一个低智商的总统要把中国关起来
大家都还觉得四海一家在新的世纪会有希望
然而新的枪炮就摆在我家门口
审判的预言
会没有明天
天地有异象
然而谁又在乎
传说中的传说
惶惑的耳语
似乎都已不远
臭氧层已经破裂
老觉得自己得了皮肤癌
核子废料已经堆到达悟的祖坟却没有人在乎
每个人都要去上海
包个老二你乖不乖
谁说商人眼中无祖国
南方来的四个贱客
你饶了我们的孩子吧
他看完电视对着人骂f
意思却不明白
宿舍的电脑里烧录着呻吟的身躯
高贵的大学生如今在哪里
都说了半天你到底是明白呀不明白
敲敲我的脑门吧
觉悟你还不开
敲敲你的脑门
敲敲你的脑门
说了半天你到底是明白呀不明白
哈日哈美哈得不够
还要哈到棒子高丽去
亲爱的同胞的自信心在那里
肠满脑肥的家伙在国会里谈着国际竞争力
喔~惊惶的孩子埋在土石流
花了几千亿的台币买的破铜烂铁外国人笑嘻嘻
再贴一千万的美金买个八流国家的友谊
要选总统得把家人都先办移民
都要落跑的家伙当我是什么
一百多个电视频道叫我的心灵失去了罗盘
大胸脯的女人说:算个命吧你的心情很不安
你别老是提醒人家什么时候该上去金宝山
这样的日子怎么叫人不生气
喔!
说了半天你到底是明白呀不明白?
敲开你的脑门
你觉悟吧~觉悟吧
说了半天你到底是明白呀不明白?
敲开你的脑门
觉悟你开不开
说了半天你到底是明白呀不明白?
天地有异象
天地有异象
天地有异象
到底明不明白?
一国两制两国一制一二三四死老百姓有谁在乎
我想要不过是出门不要塞车能够快乐起来
人们到底还有多少无穷的欲望
而仇恨到底要延续多久
嘿~史丹利
你别骗我猴子跟人真的会有关系
漫游过了20世纪人们还要彼此伤害自己
stop telling me something's wonderful there
我很怀疑人类是否高贵

关于《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忽然想起从图书馆借的这本《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明天就要到期了,本来还想续借,可是这会儿lib.xjtu偏偏登不上去,而且就算续借,也维持不到我下次回学校,那大约就是5月的事情了。

这是一本黄色封面的厚书,是Special Edition的阴影版,摩挲三月,在我手里起码旧了三成。也是我从图书馆中借过的技术类书籍中看的时间最长,读得最认真的一本。随便说几句心得在这里。

C++方面的图书相当多,主要有这门基本著名的《C++ Primer》,《Effctive C++》,《More Effctive C++》,《Thingking in C++》,和《The C++ Programming Langugae》。其中,Primer是比较基础的,我从同学那里大概翻过,感觉适合作为入门;TIC是我高中时候度过的,很多东西当时不理解,现在的印象也几乎没有了;据说efftive和more effticve主要关注于技巧,我没有读过,不好多说;而现在手边的这本C++ progamming language,是真正让我获益非常深的,它的入手点很基础,有很多东西又会觉得很深,很多平时完全没注意到的东西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很多平时用到却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也会发现究竟。

这本书主要分这么几个部分:
Introductory Material
Basic Facilities
Abstraction Mechanisms
The Standard Libary (STL)
Design Using C++
Appendices

我读得最认真的当属二、三部分,就是Basic Facilities和Abstraction Mechnisms。前者很翔实的讲述了C++这门语言提供给程序员的各种facilities,也就是各种编程手段。作为语言的创始人,从他的观点讲述了每种手段的作用,优点及部分的实现原理。后者从结构上入手,讲解如何利用C++来实现面向对象的、抽象的、结构化的设计。

受我们学院课程开设的影响,我使用JAVA的频率远高于C和C++,所以对C/C++就不是很熟练,在原理(或实现机制)上更是理解得很少。尤其是C++,很多细节上的东西不是很清楚,用起来含含糊糊的,总是莫名其妙的调试通过了就OK。而且因为使用的多是Visual C++,所以对标准C++得很多东西都没有接触到。在设计思想上,更是完全没有C++设计的概念,即便使用C++开发,也是java的思想。这样就根本无法发挥C++的优势,也完全不符合C++语言的规范。这本书的这两个部分,就正好帮我找到了这些问题,我也正在通过学习来解决。

习惯于java后再来深入学习C++是一件痛苦的事,当看到多重继承、虚继承时尤其有这样的感觉;同时这也是一件美妙的事,灵活的风格、多种多样的实现手段,是相对“安全”的java所不具备的,另外,对底层的探访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

从网上看到,人们认为这本书比较适合作为提高的参考书籍,我觉得确实如此。初学者如果直接读者本书,可能会觉得艰深困难。毕竟有很多东西需要一定的开发经验作为积累,这样才能达到与作者的想法相契合的程度。另外,结合一定的编译原理基础会对理解这本书和理解C++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明天,最迟后天,我大概就会把它还了。以后还是买一本吧。

效率低下

效率不高之事有二,一为javascript代码调试,一为学院办事。

js调试效率低,工具不成熟、开发不熟练之故。

学院办事,磨叽拖沓,却不知是什么原因了。总之,使得我明天不能回家这是关键。

2007年1月3日星期三

Google 迅雷

今天早晨,小磨发来短信说Google和迅雷合作了。上网一搜,出现以下结果。呵呵,以后和小磨算半个同事了。

Google等投资迅雷上千万美元李开复曾为其牵线-google,迅雷,草根网IT ...

Google等投资迅雷上千万美元李开复曾为其牵线,google,迅雷,,草根网,精选阅读,精读,web2.0,资料库,IT,互联网,软件,开发,投融资,会议.
www.20ju.com/V2926.htm - 22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Google拟投资迅雷估值1亿美金-Google,迅雷,1亿美金-IT行业-hc360慧聪网

尽管目前Google和联创策源投资迅雷的具体细节还不得而知,但据称两者对迅雷的估值在1亿美金左右。 ... 国内一位视频分享网站的资深人士认为,Google拟对迅雷进行战略投资,意味着其中国战略正走向本土化,“不仅意味着其要通过战略投资进入国内视频网站, ...
info.it.hc360.com/2006/12/040923162981.shtml - 31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迅雷证实与Google合作1月5日宣布融资成功- 好啦资讯_ 快乐资讯,一起分享

有关于迅雷证实与Google合作1月5日宣布融资成功的内容和资料.
www.haola.cn/Doc/Itnews/2007-1-1-285001422850.html - 9k - 2007年1月1日 - 补充材料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Google能否把迅雷娶回家?|Google,迅雷-剑虹评论网

Google能否把迅雷娶回家? ... 如果Google真的向迅雷投资,这岂不是帮助迅雷开拓下载细化搜索的业绩吗?无形之中,Google迅雷的投资会在国内搜索市场培养出一个强势的竞争对手,急于在国内搜索市场寻找突破的Google断然不会向迅雷投资的。 ...
www.comment-cn.net/data/2006/1206/article_26031.html - 28k - 补充材料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Google投资迅雷昨获证实双方拟于明年1月宣布|搜房地产快讯

尽管当事双方并未正式宣布,但Google投资迅雷一事已于昨天得到最终确认。记者获悉,迅雷公司将于明年1月5日正式对外 ... 而对于Google来说,迅雷的安装量则是其最为看重的资源。在双方合作之后,借助捆绑工具条等形式,Google可以更 ...
news.sh.soufun.com/2006-12-28/908496.htm - 57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Google投资迅雷昨获证实双方拟于明年1月宣布-上海商铺网-搜房网

尽管当事双方并未正式宣布,但Google投资迅雷一事已于昨天得到最终确认。记者获悉,迅雷公司将于明年1月5日正式对外宣布获得融资的消息,投资方分别是风投机构联创策源以及谷歌(Google)。 迅雷最初由现任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邹胜 ...
shop.sh.soufun.com/2006-12-28/908496.htm - 20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2007年1月2日星期二

[转载]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之比较

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之比较

作者:吴文科
发表时间:2003-2-8 17:41:00 来源:中华相声 点击:8072 次

中国曲艺中的相声形式,有据可查的历史,迄今不过一个半世纪左右。其间涌现出了诸如张三禄、朱绍文、李德钖、焦德海、张寿臣等各有千秋的著名艺人,而真正 使旧时代这种地摊上逗人笑乐的表演,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欣赏到的比较自觉的喜剧艺术,有两个人的贡献不可忽视,这就是现当代相声史上负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侯 宝林与马三立。
但是,仔细深入地考察侯宝林与马三立的相声表演,便会发现,这两位在相声史上贡献殊大的艺术巨擘之间,却由于师承、秉性、行艺环境包括文化背景和自身天赋 等等的不同,在艺术道路乃至表演风格包括审美态度上,存在着迥然有别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固然是他们各自的艺术生涯的主客观条件造成的,但在使相声艺术 呈现出流派缤纷。百花争艳的景观之外,他们二人的存在与实践,又确乎给相声艺术自身依照不同的方式朝着同一个目标自由地发展,提供着不尽的启示,展示出广 阔的前景。这是我们在这里比较并且探讨他们之间异同关系的真正动因与价值之所在。

比较和讨论侯宝林与马三立在相声艺术方面的异同,首先需要有可资参考的比照前提。这个前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出自他们二人对相声艺术继承发展的不 同贡献,姑且称之为纵向参照系;另一个方面则来自他们二人各自不同的艺术气质及其构成原因,姑且称之为横向参照系。

为此,我们先来试着描述一下侯宝林与马三立在相声艺术发展史上的不同贡献及其各自所拥有的独特艺术地位。

侯宝林(1917—1993)在相声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改变并提高了相声艺术的品位与格调,从而被公认为相声艺术发展史上真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 众所周知,在相声艺术的历史发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相声表演难登大雅之堂,无论是早期的随处“撂地”演出,还是 到20世纪30年代之后进人茶楼与剧场,都难以与其它艺术形式如戏曲或歌舞并驾比肩。艺术自身处于自生自灭,逗乐讨饭的盲目境地。表现在艺术的创演观念 上,‘它奴哲学”与市侩意识主宰着绝大多数艺人的艺术实践。①旧社会“无福之人伺候人,有福之人人伺候”的社会心理,和“观众是买主,艺人是卖主”。“一 场买卖、一场生意”的商业眼光,使相声艺人由于过份地追逐商业效果,而极易流入媚俗迎合的泥淖。趋附、奉迎、乃至丑化鄙薄自身聊博一笑的非艺术化审美趣 味,加上没有艺术表现基本场所依托的语境缺失,所带来的后果是演无定本、词多现挂,语言粗糙、主题模糊,内容杂芜,结构松散。荤酸下流、鄙薄自己、奚落和 丑化残疾人、乡下人和外地人的语言与“包袱”,在以京津两市为中心大本营的相声表演中屡见不鲜。侯宝林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从事相声表演,并于1940年成 名于天津的。并且一开始就表现出他的与众不同。当时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和几位教授看过他的演出后曾肯定说:“侯宝林说的是文明相声。”②亦即称赞他 的相声说演远离“荤口”与“贱话”,追求高格与雅化。不说“荤口”,在我们今天看来十分正常而且平常,但在当时却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而且这种提高相声语 言及表演品位的努力,又是侯宝林当时的自觉追求,要冒着没有饭吃的风险,就更加难能可贵。正如当时他曾发过的宏愿和誓言所示,他“再也不说那些乱七八糟的 东西,”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相声搞进艺术圈。”③

而真正使侯宝林成为让相声创演步入艺术殿堂的全面实践者,是10年之后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初期的岁月。那个时期侯宝林主要行艺于他居住的北京。旧社会艺 人进入新时代后在政治上的翻身感,与许多新文化人包括一些著名作家如老舍、赵树理和大学教授与学者如吴晓铃、罗常培等对曲艺包括相声的关注,及对侯宝林个 人的帮助,使侯宝林在相声艺术创演革新的道路上如虎添翼。他不仅参与倡导建立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而且以核心成员的身份,④一方面整理改进传统的旧相 声重新上演,另一方面身体力行,编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实验演出。同时还通过诸多方式包括写文章,呼吁同行改掉过去相声表演中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的 东西,⑤在提高相声艺术品位的努力中,侯宝林十分注重全面升华相声的审美境界。比如他在这一时期的相声表演,不仅语言清雅,而且“学唱”传神,尤其学唱京 剧的流派唱腔,可以说是深得精髓,无与伦比。他的“学唱”表演,总是比生活中或舞台上低一两个调,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显得从容舒坦,不让听众替演员提心 吊胆。“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⑥因而成为侯宝林艺术创造审美表现的总基调。从而通过对含蓄、蕴藉、儒雅、优美品格的熔铸,一扫旧相 声表演的“江湖腔”与“低俗气”。其语言风格也向简洁、洗炼和不随意加挂的定本化方向发展。俗中见雅,化俗为雅。使相声艺术在他的带动下,由文学底本、舞 台表演到审美风格等诸多方面,趋于一致和完整,达到和谐与统一。这是侯宝林的贡献,也是相声艺术在新时代的大造化。正是由于有了以侯宝林为先锋和代表的一 批相声艺人的不懈努力,以及新时代赋予相声艺术的新使命,相声才在20世纪50年代不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完成了自身艺术自觉的历史性转折。侯宝林因此而被 公认为相声艺术革新创造的勇士,和新相声的奠基人。

马三立(1914—— )在相声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相声艺术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如果说侯宝林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声革新方面的诸多突破和发展,马三立的突出成就则来自他对相 声艺术传统精神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继承。侯宝林是继往开来的先锋,马三立是总其大成的殿军。马三立与侯宝林虽为同时代人,但在相声师承上长侯宝林一辈。侯宝 林为已知相声师承的第六代艺人,马三立属于第五代艺人。马三立作为相声艺术家的成就,集中表现在他那特色独具的舞台表演上。他早年说演的传统相声,主要是 最显演员功力的“贯口”活儿与“文哏”段子,如《夸住宅》、《地理图》、《吃元宵》、《文章会》等等。其说演“活宽、路子正,哪段都有新东西”。⑦中年之 后,在表演对口相声的同时,也擅演单口相声,并且使所演节目常能给观众带来“余音绕梁”的美感。当时乐了还不算,“什么时候想起来还会什么时候乐”。真正 做到了使自己的艺术脍炙人口、隽永流芳。从而更加难能可贵。在艺术趣味上,他在舞台表演上的“口风”追求与运用,和侯宝林“柳活”“学唱”之“恰到好处” 的理论异曲同工。他曾说:“我不喜欢拿好地势才出场,也不喜欢用大喊大叫,超刺激的怪声。怪气、怪像找噱头。我要用语言和形体动作把观众引入我为他们提供 的特定环境,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我用‘包袱’把观众逗乐,又要使观众在感觉上并不以为我是有意识在逗他。”⑧正如古人诗意所谓的“随风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马三立在相声表演艺术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与追求,也是马三立与侯宝林一样,所以成为真正的相声艺术大师的深刻表 征。他与侯宝林同被视为中国相声史上并驾比肩的大师级人物,因而成为十分自然和必然的事情。

欣赏马三立的相声,你会感到,其对艺术形象的塑造与对艺术意象的点染,常给人过耳不忘、入耳入心的恒久享受。比如著名相声作家何迟的名作《买猴儿》,经马 三立与其搭档赵佩茹一表演,那个“工作马马虎虎、办事大大咧咧、说话嘻嘻哈哈”的典型形象“马大哈”,便永远深人人心,成了我们生活中“吊儿啷当”一类人 物的代名词。“马大哈”之成为现代汉语里的一个通用词汇,与马三立的相声说表艺术及其巨大影响是分不开的。这种相声史上殊不多见的审美现象,专利当在马三 立名下。至于他表演的《吃元宵》,在讽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时表现出的“大智若愚”,在《卖挂票》与《家传秘方》里反映出的荒诞不经与滑稽突梯,更使传 统相声里蕴藏着的艺术机趣与批判精神愈加发扬光大。而其幽默品格与艺术机理,又是相声艺术所独有的。就连他自己编演的“垫话”短段《找糖块儿》,尽管仅仅 是供人一乐的小品,却于“不行啊,我那假牙还在上面呢”的大实话中,迸发出游而不虐的幽默。俚而不粗,俗不伤雅,于是成为马三立的相声艺术在继承传统方面 最为成功和典型的特色。

相声的历史渊源,决定了它是来自平民的通俗艺术。口头“说唱”的艺术特质与跟观众听众直接交流的审美机制,又使它必须立意高远,能举一反三而又要表达浅 近、见微知著。这种既要把话说明白,把理讲透彻,又要给听众充分联想余地的审美要求,逼迫着艺术家们要在雅与俗、明与暗、虚与实、远与近、少与多的二律背 反中“走钢丝”。“包袱”的皮儿厚了不行,太薄了则会穿帮肤浅,也不行;太奇巧了显得做作,太浅白了失之乏味。马三立似乎独谙相声传统的个中三昧,他在相 声编演上是彻头彻尾的通俗派:台风亲切、口风随和、题材平常、内容朴素、语言平实、结构简单,人称“平民艺术家”。但艺术效果却往往事半而功倍:十分力量 七分使,大白话中见机趣;举重若轻,隽永幽默。比如同样是拿自己“开涮”,马三立在调侃自己的姓名时,一句“马剩下三条腿,对付着还能立得住”的歪解,依 然于幽默中留有几分尊严,绝不是像旧社会的相声艺人那样,将自己贬损得一塌糊涂。忠于传统而又能光大传统,在对传统的继承上,能化腐朽为神奇,于俗套中出 新意,这就是相声艺术史上集大成者的马三立。

比较侯宝林与马三立在相声艺术上的异同,除却他们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所奠定的各自在相声史上的不同风范与地位,最重要和最切实的参照系,当然还是他们所说演的相声节目,及其在节目的编演中体现出的种种风格特点。

如所周知,侯宝林在表演上的风格特色,主要体现为台风的儒雅,语言的洗炼,与“学唱”的传神。台风儒雅,主要是指做派大方,有学者风度;语言洗炼,主要是 指定词说表,惜墨如金;“学唱”传神,则专指他学唱戏曲与学说方言时,能把握神髓并艺术地加以再现。其代表性的节目如《戏剧杂谈》、《卖布头》、《戏 迷》、《醉酒》、《改行》、《戏剧与方言》、《关公战秦琼》、《夜行记》、《婚姻与迷信》、《学越剧》、《学大鼓》、《武松打虎》和《买佛龛》、《抬扛》 等等,都集中地体现着他的上述风格。而这些风格,往深里说,表现在其所演相声的文学脚本,往往主要是用第三人称说表的杂文体式,内容表达天马行空,随手拈 来,而又形散神聚,主题鲜明。听来信息量大,思想锋芒强,谈古论今,纵横捭阖,熔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于一炉。大气磅礴,炉火纯青。

马三立相声艺术的主要风格,如前所述主要表现为台风亲切、口风随和、题材平常、语言平实。结构简单却隽永幽默。他的相貌精瘦,表演朴素,说表的语言比较粘 连甚至显得似乎有些零碎和罗嗦,个别节目有如轻声絮叨的说表中,不时还会出现口头表述所常有的语病;可听着却使人感到如聊家常、如遇故知,亲切随便中会突 然迸发出机趣与幽默。听他的相声说表,常让人忍俊不禁,使人猝不及防,而又余音绕梁、隽永悠长,回味的余地极大。他的相声表演风格是自然散淡的,犹如传统 的太极拳术,“包袱”轻易不会出手,而一旦出手,必能力拔千钧,一语破的,使人久难忘怀。其代表性节目如《大保镖》、《文章会》、《夸住宅》、《白事 会》、《卖挂票》、《黄鹤楼》、《开粥厂》、《买猴儿》、《似曾相识的人》、《今晚十点钟开始》、《家传秘方》、《学说瞎话》、《逗你玩》等等,无不从各 个侧面体现着他的编演风格。与侯宝林不同的是,马三立所演的相声,从文学脚本看,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情节和人物于是成为 马三立相声文学的两大支柱。“我”这个第一人称的叙事表现方式,又使得表现的内容更细腻,更可信也更具艺术上的感染力与讽刺审美的便利与张力。“马大 哈”、“似曾相识的人”、“高贵的女人”、“马善人”等典型形象,与“挠挠”、“学说瞎话”、“逗你玩”等审美含义一定的符号性话语,构成了马三立相声艺 术的思想风景线。如果说侯宝林的相声表演,是思想的聚光灯,能让丑恶的事物无处藏身的话,则马三立的相声表演,犹如空气或者水,在不经意或不知不觉中,荡 涤污秽、化解迷茫。一个是外科手术式的指点剔抉,一个则如汤药下肚式的温和通脱。表现在审美创造的逻辑范式上,侯宝林的相声说表因着第三人称杂文体式的灵 活与跳跃,而在思维上属演绎式的举证与扩散;马三立的相声说表因着第一人称叙事体式的具体与延展,而在思维上属于归纳式的升华与浸染。从而导引出他们各自 不同的审美姿态: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前者是“嘲笑”式的,后者是“自嘲”式的;在艺术的展示手法上,前者显示出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宏阔,后者则体 现着“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到;在思想展示的类型上,前者是文人学者式的挥洒,后者是市民大众化的展露;在审美的风格趋向上,前者文雅而华丽,后者通俗而 质朴;在风格的价值旨归上,正如前文已经论述到的那样,前者以革新意识注人相声清新刚健的时代意蕴,偏于写意。后者则以传统精神演绎着无处不在的平民心态 与生活风情,长于写实。

作为相声史上一对并驾比肩的艺术巨匠,侯宝林与马三立所以各有造诣、功成名就,但却各具风采、风格各异,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师承上讲,马三立出身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有名的评书艺人,以擅说《水浒》著称;父亲马德禄是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且是相声名家恩绪的宠徒 和门婿;母亲恩翠卿曾唱过京韵大鼓;哥哥马桂元是号称“万人迷”的相声名家李德钖的弟子。马三立从小在家中耳濡目染,接受熏陶,自不待说。初中毕业后学说 相声,不仅在当时属很有文化,且又投在相声名家周德山门下。深厚的家学,名师的指点,再加上个人的天赋与刻苦,使马三立打下了扎实的相声艺术功底。他又常 年在他生长的天津撂地行艺,是个有自身特点的性格演员。1949年后,又有相声作家何迟的一系列优秀作品作基础,马三立更是如日中天、艺术长青。天津的文 化氛围,和长期的撂地演出生涯,以及深厚的艺术渊源,使得马三立不仅基本功扎实,传统的修养深厚,而且极熟悉天津的市民生活,懂得老百姓的日常心理,又了 解天津观众听众的欣赏习惯,因而使他有条件有可能不但拥有深厚的传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市民的生活情趣。所以,他的艺术被视为是平民的或市民的,平易的或 朴素的,是典型的“平民艺术家”表演的天津地方风味浓郁的“津门相声”。

而侯宝林则自幼被送给别人当养子,甚至连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早年家境贫寒,只上过三个月的免费小学。十一岁开始学唱京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 说演相声。为了成为门里人,才先后两次拜师。与马三立相比,可以称之为半路出家。他生活在北京,但从艺不久即往返于京津之间说相声。其间又在天津组织过 “北艺话剧团”,演过“文明戏”即早期话剧。⑨视界比较开阔,阅历比较丰富。学京戏与演话剧的经历,又无疑对他后来相声表演的擅长“学唱”和拒绝“荤 口”、“脏话”,有着直接的帮助与启迪。特别是1949年后,他作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的核心成员,自觉适应时代变革,主动接近知识分子,并且在创作和 表演之余,同时毕生致力于相声艺术的研究活动。因而,艺术上比较自觉,语言上比较雅洁,知识储备比较丰富,思想水平比较新锐。他的综合素质好,后来又主要 是在高台上表演,相对于马三立,传统的负担与束缚在他身上要小得多。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亦即观念的自觉、时代的召唤、历史的要求,与身处新中国文化中心与 艺术整旧革新前沿的种种因素,构成了侯宝林在相声艺术革新发展史上的特出地位与独有风格,也成就了侯宝林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的全新相声艺术。而侯宝林相声 作品以第三人称口吻纵横驰骋的说表风格,除却有思想的统领与知识的支撑,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的自立与心态的自主。过去的相声艺人是伺候人服侍 人、供人笑乐的“欢喜虫”,进入新时代后,他们一变而为社会的主人。政治上的翻身感,与经济上的再也没有衣食之虞,使艺术的创造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创 造成为可能。相声艺术的本来价值,也由于艺人生活上的得到保障,始得摆脱媚俗,真正趋向审美,最终获得确立。这种由社会变迁导引出的艺术表现语境的转换, 带给相声的是艺术尊严回归后的审美归位。相声作为以讽刺见长的喜剧性艺术,主要的功能也便不再是以自嘲、自虐或者奚落弱者去供人笑乐,而是要被用来讽刺 假、恶、丑,鞭挞旧思想与旧风习。特别是随着艺术语境和艺术观念的这种转换与变革,相声由地摊上的杂耍一变而为人民喜爱的艺术样式之一。而全新艺术观念的 确立,使得相声艺术的审美内蕴和思想含量也在加强。侯宝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巨变中,担负起了相声革新先锋人物的使命,同时成就了自身作为相声大 师的地位。他的相声,相对马三立为代表的“津门相声”,便自然地被称为“京派相声”。

无论是侯宝林,还是马三立,也无论是他们风格特点上的“异”,还是他们艺术成就上的“同”,比较考察之后的启示是多重的。

首先,他们的“异”告诉我们,艺术与其所反映的生活一样,是多姿多彩的。但这多姿多彩的背后,无不有着诸如社会、历史、文化和个性天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 影响。只有那些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顺应时代与潮流而发奋努力的人,才会在不同的情势下,成就自己风格独具的艺术。相声艺术是这样,其它艺术也不例外。
其 次,艺术家在艺术上的自觉特别是艺术观念上的自觉,是一个勤奋的艺术家最终成就艺事的重要而又根本性的立业条件。无论是马三立的“我用‘包袱’把观众逗 乐,又要使观众在感受上并不以为我是有意识在逗他”的观点,还是侯宝林“艺术是味精”而非饭食的经典妙誉,都深刻的标志着,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同时必须是一 个思想家。而没有思想含量的审美创造同样是相声艺术的大敌。关于这一点,相声艺术在20世纪末期以来低迷徘徊的“陷落”实际,庶几可视为有力的反证。

同时,侯宝林与马三立在艺术上殊途而同归的“同”,也再一次昭示世人:艺术的价值判断,即好与不好,精不不精,标准只有一个。而艺术的审美创造方式及风格 可以千变万化、各不相同。“条条道路通罗马”。只有使自己的主观努力,与历史。时代及大众的需求等等客观实际有机结合,才会在艺术的道路上扎实前行,树起 属于自己的独有大纛和丰碑。侯宝林和马三立的价值与意义,因而不只属于历史,更为现实的相声振兴所亟需,为相声艺术的当代中兴,提供着不尽的借鉴与启迪; 侯宝林与马三立的历史贡献和精神财富,也不只属于相声界乃至整个曲艺界,同时也属于整个文艺界文化界,属于一切热爱生活和艺术的人们。

①参见薛宝琨:《相声表演艺术的继承与革新》。载天津艺术研究所编《艺术研究》1991年冬季号。
②王决、汪景寿、藤田香:《中国相声史》,第196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
③侯宝林:《关于相声问题》。转引自《中国相声史》第197页。
④侯宝林曾任“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的副组长。
⑤侯宝林1956年曾著文《“用扇子打头”的我见》,主张用扇子打头的表演程式“是旧相声中的糟粕,应该毫无保留地抛弃”。参见 《中国相声史》第197页。
⑥侯珍、谈宝森主编:《侯宝林和他的儿女们》第93页。大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⑦参见《中国相声史》第187页。
⑧转引自《中国相声史》第187—188页。
⑨参见《侯宝林和他的儿女们》第71-72页。

(网友天拖保全提供)

全文共8526字节



--
以下是我对相声的接触及欣赏过程。

我最早接触相声是通过电视这一媒介,90年代,电视上的相声仍旧很多,大小晚会都有相声,尤其是春晚。中央台每周的“曲苑杂坛”也是我喜欢看的节目(其实那个时候,小品已经比相声火了,但我始终更喜欢相声)。当时听到相声主要是马季、姜昆、冯巩的一些作品,就是因为他们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高。

大约到了初中,相声界和媒体好像就开始搞“振兴”相声的事情了,电视、广播上中也重播了一些前辈艺人们的作品,包括一些传统段子,《关公战秦琼》就是那时在电视上看到的。看完之后,忽然觉得侯宝林的相声与当前那些演员们的感觉很不一样,很吸引我。恰好初二的时候,家里买来几张相声CD,而且都是一些比较早的作品。包括有马三立的《买猴》、《今晚十点钟开始》,侯宝林的《夜行记》等。我一听就上了瘾,只要开着电脑就反复的放(当时我没有CD机)。后来这么几段已远远不能满足我的胃口,我就开始从广播上录相声,哦,这已经到了高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有一个时段专门播放相声,按演员来放,有一段时间专门放侯宝林的,我就每天都录,录了好多盘磁带。我最喜欢的就是侯宝林的《串调》和《改行》。一遍一遍的听,听完了还学。由于兴趣浓厚,那个时候开始学习相声的发展、流派和术语。知道了穷不怕、万人迷、张寿臣等很多老艺人的名字,知道了什么是字母哏、什么是一头沉,青家、文哏、贯口、倒口、柳活什么的。不知道为什么那段时间为什么广播上一直没有播放马三立的作品,所以我那时对马派的相声知道得很少。高中有一段时间还对刘宝瑞的单口特别着迷。


上大学后,网络更加的方便,就从网上听了不少的相声。我的第一次网购,就是分别买了一套马三立和侯宝林的相声CD集。

再后来,就是去年,发现了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小胖子。对他的相声也比较喜欢,但觉得他火候还欠一点,有一些表演会过。另外,虽然他拜入了侯耀文门下,而且柳活儿使得不错,但却不是侯派的风,有一些比较俗气的地方,虽然很招人笑,但我不是很喜欢,尤其是他和张文顺老头搭档的一些段子。我觉得于谦不错。嗯,马户于。

好了,就说到这儿了。

2007年1月1日星期一

新年到

都2007年了,害怕得很。
马上都可以 领证了。